
橋墩自動化監測點的布設需綜合考慮結構特性、環境因素、監測目標及設備性能,以確保數據全面、準確且具備長期穩定性。以下是布設監測點的關鍵步驟和原則:
一、布設前的基礎分析
1、結構特性分析
橋墩類型:區分重力式橋墩、薄壁空心橋墩、柔性橋墩等,不同類型對位移、應變的敏感度不同。例如,柔性橋墩需重點監測水平位移和振動。
受力特征:分析橋墩在恒載、活載(車輛、風載)、地震等作用下的受力模式,確定關鍵受力部位(如墩底、墩頂、變截面處)。
地質條件:評估橋墩基礎(如擴大基礎、樁基礎)的穩定性,對軟土地基或地震活躍區需增加沉降和傾斜監測。
2、環境因素評估
氣候條件:高溫、低溫、凍融循環可能影響混凝土性能,需在溫差大的區域布設溫度傳感器。
水文條件:水流沖刷、水位變化對橋墩基礎的影響,需在河床附近布設沖刷深度監測點。
腐蝕環境:沿海或化工區橋墩需監測氯離子滲透、鋼筋銹蝕等。
3、監測目標明確
短期目標:施工期監測(如大體積混凝土水化熱、模板變形)。
長期目標:運營期健康監測(如結構損傷、耐久性退化)。
特殊事件:地震、洪水、船舶撞擊等突發事件的應急監測。
二、監測點布設原則
1、代表性原則
覆蓋橋墩的關鍵部位(墩底、墩頂、變截面處)和潛在薄弱環節(裂縫、接縫)。
示例:重力式橋墩需在墩底四角布設沉降點,墩頂布設位移計;柔性橋墩需在中部增加應變傳感器。

2、對稱性原則
對稱結構(如雙柱式橋墩)應對稱布設監測點,以消除不對稱荷載的影響。
示例:雙柱式橋墩在兩側墩頂各布設一個水平位移計。
3、經濟性原則
避免過度布設,優先選擇高風險區域(如舊橋加固、地質復雜區)。
示例:對健康狀態良好的橋墩,可減少應變傳感器數量,增加巡檢頻率。
4、可操作性原則
監測點應便于安裝、維護和數據采集,避免遮擋或人為破壞。
示例:將傳感器安裝在橋墩內部預留孔洞中,或采用無線傳輸技術減少布線。
三、具體監測點布設方案
1.位移監測
水平位移:
布設位置:墩頂、變截面處、地質軟弱層上方。
設備選擇:靜力水準儀、全站儀、GNSS接收機。
示例:在墩頂兩側安裝拉線式位移計,監測橫向位移。
垂直位移(沉降):
布設位置:墩底四角、基礎邊緣。
設備選擇:沉降儀、液位計。
示例:在墩底四角埋設沉降標,定期測量高程變化。
2.應變監測
布設位置:
軸向應變:墩身中部(監測軸力)。
彎曲應變:墩身兩側(監測彎矩)。
剪切應變:變截面處或裂縫附近。
設備選擇:振弦式應變計、光纖光柵傳感器。
示例:在墩身兩側對稱安裝振弦式應變計,監測彎曲應變。
3.傾斜監測
布設位置:墩頂、墩身中部。
設備選擇:傾角儀、加速度計。
示例:在墩頂安裝雙軸傾角儀,監測X/Y方向傾斜。
4.振動監測
布設位置:墩頂(監測動力響應)。
設備選擇:加速度計、速度傳感器。
示例:在墩頂安裝三向加速度計,監測地震或車輛荷載下的振動。
5.溫度與濕度監測
布設位置:墩身內部(混凝土水化熱)、外部(環境溫濕度)。
設備選擇:溫度傳感器、溫濕度計。
示例:在墩身內部預埋溫度傳感器,監測混凝土溫度梯度。
6.裂縫與沖刷監測
裂縫監測:
布設位置:既有裂縫或潛在開裂區域。
設備選擇:裂縫計、圖像識別系統。
示例:在裂縫兩側安裝裂縫計,監測寬度變化。
沖刷監測:
布設位置:河床附近橋墩基礎。
設備選擇:聲吶、多波束測深儀。
示例:在橋墩基礎周圍布設聲吶探頭,監測河床沖刷深度。
四、布設示例
案例:某高速公路柔性橋墩監測
1、位移監測:
墩頂兩側安裝拉線式位移計(水平位移)。
墩底四角埋設沉降標(垂直位移)。
2、應變監測:
墩身中部兩側對稱安裝振弦式應變計(彎曲應變)。
墩底安裝軸向應變計(軸力監測)。
3、傾斜監測:
墩頂安裝雙軸傾角儀。
4、振動監測:
墩頂安裝三向加速度計。
5、環境監測:
墩身內部預埋溫度傳感器。
墩底安裝濕度計(監測地下水影響)。
五、注意事項
1、傳感器保護:采用防水、防腐蝕外殼,避免機械損傷。
2、數據傳輸:優先選擇無線傳輸(如LoRa、4G/5G),減少布線成本。
3、校準與維護:定期校準傳感器,清理監測點周圍雜物。
4、冗余設計:關鍵監測點布置雙傳感器,確保數據可靠性。
通過科學布設監測點,結合自動化采集與分析系統,可實現對橋墩結構安全的實時預警和長期健康評估。
關于我們
重慶租個量專業從事自動化監測,公司擁有全系列測量儀器設備,以及所用傳感器、物聯網等。公司所開發的自動化監測平臺(AMP)、傳感器云平臺(SCP)已在多條軌道交通線路、大型水電站自動化監測中廣泛應用。除此之外公司有一支專業的技術團隊,為您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,可現場勘察,項目實施,后期運維等一站式服務,想了解更多詳細方案,歡迎來電咨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