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基坑監測是確保基坑施工安全的關鍵環節,需對支護結構、周邊環境及巖土體進行動態監測。以下是基坑監測的核心項目及對應設備詳解:
一、支護結構監測
支護結構是基坑穩定的核心,需監測其變形、內力及完整性。
1、水平位移監測
設備:測斜儀、全站儀、GPS測量儀等。
作用:測量支護結構(如圍護墻、樁)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,判斷是否發生傾斜或滑動。
方法:
測斜儀:通過預埋測斜管,測量各深度處水平位移。
全站儀/GPS:測定監測點任意方向的水平位移,適用于基準點較遠或精度要求高的場景。
2、豎向位移監測
設備:水準儀、靜力水準儀、幾何水準儀。
作用:測量支護結構頂部或墻后的垂直位移,判斷是否發生沉降或隆起。
方法:
水準儀:通過高差測量計算沉降量。
靜力水準儀:適用于自動化監測,實時傳輸數據。
3、內力監測
設備:鋼筋應力計、混凝土應變計、軸力計、頻率讀數儀。
作用:測量支護結構(如支撐、圍檁)的應力、應變或軸力,判斷是否超過設計承載力。
方法:
鋼筋應力計:焊接在鋼筋主筋上,測量混凝土支撐內力。
軸力計:安裝于鋼支撐兩端,直接測量軸力變化。
4、傾斜監測
設備:全站儀、投點儀、傾角儀。
作用:測量支護結構(如立柱)的傾斜角度,判斷是否發生整體失穩。

方法:
投點法:通過垂直投影測量頂部偏移量。
傾角儀:固定于結構表面,實時監測傾斜變化。
二、周邊環境監測
基坑施工可能對周邊建筑物、地下管線等造成影響,需監測其變形及應力狀態。
1、地表沉降監測
設備:水準儀、全站儀、分層沉降儀。
作用:測量基坑周邊地表的垂直位移,判斷是否發生不均勻沉降。
方法:
水準儀:定期測量沉降點高程變化。
分層沉降儀:測量不同深度土層的沉降量,適用于深層軟土地區。
2、建筑物沉降與傾斜監測
設備:水準儀、全站儀、裂縫監測儀、游標卡尺。
作用:測量周邊建筑物的沉降、傾斜及裂縫發展,判斷是否影響結構安全。
方法:
沉降監測:在建筑物四角或承重柱上布設沉降點,定期測量高程。
傾斜監測:通過投點法或水平角法測量頂部偏移量。
裂縫監測:用裂縫監測儀或游標卡尺測量裂縫寬度變化。
3、地下管線監測
設備:水準儀、全站儀、應變計。
作用:測量地下管線(如水管、燃氣管道)的沉降或位移,防止管線破裂。
方法:在管線接頭或暴露部位布設監測點,定期測量位移量。
三、巖土體與地下水監測
基坑開挖可能改變巖土體應力狀態及地下水位,需監測其動態變化。
1、土體側向變形監測
設備:測斜儀、深層沉降儀。
作用:測量基坑周邊土體的水平位移或沉降,判斷是否發生滑移或塌方。
方法:
測斜儀:通過預埋測斜管,測量土體沿深度方向的水平位移。
深層沉降儀:測量不同深度土層的沉降量,適用于軟土地區。
2、土壓力監測
設備:土壓力計、頻率讀數儀。
作用:測量支護結構后土體的壓力狀態(主動、被動或靜止),驗證設計合理性。
方法:將土壓力計埋設于土體中,通過頻率讀數儀采集數據。
3、孔隙水壓力監測
設備:孔隙水壓力計、頻率讀數儀。
作用:測量土體中孔隙水壓力變化,判斷是否發生液化或滲透破壞。
方法:將孔隙水壓力計埋設于土體中,定期采集數據。
4、地下水位監測
設備:水位計、水位管。
作用:測量基坑周邊地下水位變化,判斷降水效果及是否引發周邊沉降。
方法:在水位管中放置水位計,實時測量水位高程。
四、自動化監測系統
為提高監測效率與精度,可采用自動化監測系統,實現實時數據采集、傳輸與分析。
1、系統組成:
傳感器:測斜儀、應變計、水位計等。
數據采集儀:集成多通道采集模塊,支持無線傳輸。
云平臺:存儲、分析數據,生成報警信息及報表。
監控終端:電腦、手機等設備,實時查看監測結果。
2、優勢:
實時性:24小時連續監測,及時發現異常。
精準性:自動化采集減少人為誤差。
高效性:數據自動分析,快速生成報告。
預警功能:設置閾值,超限自動報警。
五、監測頻率與報警值
1、監測頻率:
基坑開挖前:初始值測量,每周1-2次。
開挖期間:根據深度調整,一般每天1次,關鍵部位每2-4小時1次。
底板澆筑后:逐漸減少至每周1次,直至結構封頂。
2、報警值:
水平位移:累計值≥30mm,日變化量≥3mm。
沉降:累計值≥25mm,日變化量≥2mm。
地下水位:日變化量≥500mm。
支撐軸力:達到設計值的80%時預警,100%時報警。
關于我們
重慶租個量專業從事自動化監測,公司擁有全系列測量儀器設備,以及所用傳感器、物聯網等。公司所開發的自動化監測平臺(AMP)、傳感器云平臺(SCP)已在多條軌道交通線路、大型水電站自動化監測中廣泛應用。除此之外公司有一支專業的技術團隊,為您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,可現場勘察,項目實施,后期運維等一站式服務,想了解更多詳細方案,歡迎來電咨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