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一、邊坡位移監測的核心方法
邊坡位移監測需結合表面與深層變形數據,采用多維度技術手段確保監測精度與全面性,主要方法包括:
1、地表位移監測
GNSS(全球導航衛星系統):通過衛星定位實時獲取邊坡表面三維坐標,精度可達毫米級,適用于大范圍、復雜地形邊坡的長期監測。
全站儀:人工或自動測量邊坡表面關鍵點坐標,精度高但受通視條件限制,適合局部重點區域監測。

裂縫計/拉線位移計:監測邊坡表面裂縫開合度或特定方向位移,直接反映局部變形趨勢。
2、深部位移監測
測斜儀:在邊坡內部鉆孔埋設測斜管,通過測量管內傾斜角度變化計算深部水平位移,可定位潛在滑動面。
分布式光纖傳感:沿邊坡內部鋪設光纖,通過監測光信號變化獲取沿程應變和位移分布,適合長距離、連續監測。
3、輔助監測手段
地下水位監測:水位變化影響邊坡穩定性,需實時監測地下水位高度及壓力。
降雨量監測:降雨是邊坡失穩重要誘因,需結合降雨數據綜合分析。
視頻監控:通過攝像頭實時觀察邊坡表面變形跡象,如裂縫擴展、落石等。
自動化監測系統通過集成多傳感器設備、數據傳輸網絡與智能分析平臺,實現邊坡位移實時感知、預警與決策支持,其核心架構包括:
1、傳感器網絡布局
地表監測點:在坡頂、坡面、坡腳及潛在滑動面布置GNSS接收機、裂縫計等,間距根據邊坡規模和地質條件確定(如10-50米)。
深部監測點:在關鍵剖面鉆孔埋設測斜儀或光纖傳感器,深度需穿透潛在滑動面。
環境監測點:布置地下水位計、雨量計等,監測外部影響因素。
2、數據采集與傳輸
自動化采集:傳感器按設定頻率(如每10分鐘一次)采集數據,支持遠程配置。
無線傳輸:采用LoRa、4G/5G或北斗短報文將數據實時傳輸至云端平臺,確保通信穩定。
3、數據處理與分析
實時解算:云端平臺自動處理GNSS、測斜儀等原始數據,計算位移量、速度及加速度。
趨勢分析:通過時間序列分析、機器學習模型預測變形趨勢,識別加速變形階段。
閾值預警:設定位移速率、累計位移等閾值,超限時自動觸發報警(短信、郵件、APP推送)。
4、系統集成與可視化
三維建模:結合BIM技術構建邊坡數字孿生模型,直觀展示位移分布及演化過程。
多源數據融合:集成位移、地下水位、降雨等數據,綜合評估邊坡穩定性。
決策支持:提供風險等級劃分、治理建議等功能,輔助工程決策。
三、方案優勢
實時性:24小時連續監測,及時發現早期變形跡象。
高精度:毫米級監測精度滿足工程安全要求。
低成本:自動化減少人工巡檢成本,長期運行經濟性顯著。
可擴展性:支持新增傳感器類型,適應不同監測需求。
四、實施建議
1、前期勘察:詳細調查邊坡地質條件、變形歷史及周邊環境,確定監測重點區域。
2、設備選型:根據監測需求選擇合適傳感器,如復雜地形優先GNSS,深部變形優先測斜儀。
3、系統測試:部署前進行模擬測試,驗證數據準確性及預警可靠性。
4、運維保障:定期檢查傳感器狀態、通信網絡及電源系統,確保長期穩定運行。
關于我們
重慶租個量專業從事自動化監測,公司擁有全系列測量儀器設備,以及所用傳感器、物聯網等。公司所開發的自動化監測平臺(AMP)、傳感器云平臺(SCP)已在多條軌道交通線路、大型水電站自動化監測中廣泛應用。除此之外公司有一支專業的技術團隊,為您提供完善的解決方案,可現場勘察,項目實施,后期運維等一站式服務,想了解更多詳細方案,歡迎來電咨詢。